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人大研究》杂志社

政党、国家与法治-改革开放30年中国法治发展透视

发布日期:2010-04-01   作者:封丽霞 著   文章来源:人大研究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8年10月   点击量:1028

内容简介

本书强调的是,在任何一种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背后,肯定隐藏着许多历史的、社会内部的原因,会受到各种时代背景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各国执政党的执政模式以及党政关系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各国政党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政治传统、内在矛盾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等诸多历史因素所共同决定的。

本书的研究重心虽然是当代中国执政党与立法、行政、司法的关系,但是在描述和分析现状之前,大量运用了历史研究的方法来阐述和说明这些关系的产生、发展、变迁的过程、脉络、环节以及当时的历史情景,以便帮助读者历史性、动态性地认识当代中国党政关系的发展,以及在此背景之下的中国法治发展。本书在各编的第二章,即“中国共产党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共产党与政府关系的生成与演变”、“中国政党与司法关系之回顾与反思”等章,主要就是运用历史研究的方法对中国共产党与立法、行政、司法关系形成的诸多历史环境、时代背景进行详细地回溯与考察。

作者简介

封丽霞,江西南昌人。中共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副教授、法学博士,法学理论教研室副主任。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哲学一法信息学研究所、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曾被评为2004年度全国优秀青年岗位能手。

主要研究领域有法理学、立法学、西方法哲学、中西法律文化比较。已出版专著:《法典编纂论——一个比较法的视角》、《中央与地方立法关系法治化研究》;译著有罗斯柯·庞德《法理学》(第二卷);合著有:《法治与党的执政方式》、《西方法学名著精要》、《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法理学卷)。在《中外法学》等法学核心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

目录

导论:现代法治视域中的政党与国家关系

第一编政党与立法

第一章西方执政党理念及其在立法过程中的展开

一、议会、政党与立法关系的一般性阐释

二、西方“执政党”理念的区别及其对立法模式的影响

(一)熔权制——以英国为代表的政党与立法模式

(二)分权制一美国的政党与立法模式

(三)混合制——以法国为代表的政党与立法模式

三、西方政党参与立法过程的组织、形式与方法

(一)政党作用于议会立法的主要方式

(二)政党在立法程序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第二章中国共产党对党与人民代表大会关系的探索与实践

一、革命党对党与人民民主政权关系的探索(1921-1949

(一)根据地时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雏形

(二)革命党对于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以及二者关系的认识

二、执政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实践

(一)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过渡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建

(二)1956年之后:党与人民代表大会关系的畸形发展(1956-1978

(三)传统执政方式下党与人民代表大会关系的特点

三、1978年之后党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

(一)20多年来关于党的执政方式的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化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建与发展

(三)建国以来执政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经验教训

四、现代执政党条件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

(一)执政党的角色转换:从“传统意义上的执政党”到“现代意义上的执政党”

(二)现代执政理念与依法执政理论的提出

(三)依法执政条件下执政党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

第三章执政党与人大立法关系的定位

一、中国共产党与人大立法关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执政党在人大中的地位及其确定方式

(二)执政党在人大中的组织形式与活动方式

(三)执政党在人大立法程序中的作用

(四)执政党与人大关系的特点

二、西方政党与议会立法关系的特点与启示

……

第二编政党与行政

第四章西方国家政府动作过程中的执政党与政府关系

第五章中国共产党与政府关系的生成与演变

第六章中国共产党与政府关系的基本状况与实证分析

第三编政党与司法

第七章政党与司法:关联与距离

第八章中国政党与司法关系之间顾与反思

第九章当代中国政法治理方式的变迁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版权所有: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人大研究》杂志社

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网站信息管理系统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人民路9号

邮编:730046

电话:(0931)8921135,8921136

传真:(0931)8921136

备案信息:陇ICP备17005345号-1

建议使用: 1024*768分辩率

技术支持: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技术支持电话:0931-888773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