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人大研究》杂志社

中国法学30年(1978-2008)

发布日期:2010-04-01   作者:李林 主编   文章来源:人大研究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点击量:625

1978年以来,经过改革开放大潮的洗礼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实践的磨砺,中国法学走过了从“幼稚”到“成熟”,从“冷门”到“显学”人“人治”到“法治”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中国式的法学研究范式和法学理论体系。《中国法学30年》分法理学、法律史学、比较法学、宪法学、行政法学、刑法学、民法学、商法学、经济法学、社会法学、诉讼法学、国际公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等章,总结30年中国法学的研究成就,指陈得失,展望未来,旨在进一步提升中国法学的自主性,推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所派的法学研究,为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努力。

本书是当代中国法学研究和教学的重要参考文献。

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30年,对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来讲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马克思曾经深刻地指出,每个原理都有其出现的世纪。任何一个时代条件下崭新的社会实践,总是强烈地吁求和催生着思想的变革和理论的创新。而任何真正符合科学精神的理论,总是深深地凝结和表征着人们在时代探索与实践活动中的思考知识和冀望。从这一意义上讲,改革开放新时期的30年,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理论创新的30年,是中国人民的理论思维水平和民族智慧不断进发喷薄的30年,也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成长创新,立足中国、面向世界、走向未来的30年。

只有正确地总结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我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正逢30年发展历程之际,组织出版《中国哲学社会科学30年》丛书,正是为了深入反思、科学总结30年来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创新的宝贵经验,认真研究新的历史条件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内在逻辑与规律,努力提炼、概括哲学社会科学中具有普遍性、规律性、指导性的重要教益和启示,引导和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进一步创新发展。这一学术工作,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好更快地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绝的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目录

导论

一、30年来法学发展的基本历程

二、30年来法学发展的主要成就

三、30年来困扰法学发展的几个问题

四、进一步繁荣法学研究

法理学30

一、国家与法的理论

二、法学基础理论

三、法理学

法律史学30

一、中国法律史研究概况与评价

二、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

三、中华法文化研究

四、中国部门法史研究

五、中国断代法制史研究

六、外国法制史研究概况与评价

七、西方法律思想史研究

八、西方两大法系研究

九、中西法律比较研究

比较法学30

一、比较法学30年来的发展

二、比较法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三、比较法学若干专题研究

四、比较法学发展的趋势

宪法学30

一、宪法基础理论的发展

二、宪法学分支学科的发展

三、宪法具体制度热点问题研究

四、结语:关注实践的中国宪法学

行政法学30

绪论

一、行政法学一般理论研究

二、行政法主体理论研究

三、行政行为研究

四、行政程序研究

五、行政法律责任研究

六、行政救济研究

七、部门行政法研究

八、政府监管(规制)研究

九、外国行政法与比较行政法研究

十、对行政法学研究的反思和展望

刑法学30

一、30年来刑法学发展的主要动力

二、30年来刑法学取得的基本成绩

三、当前刑法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改进

民法学30

一、30年民事立法发展简史

二、民法总则研究

三、物权法研究

四、债法研究

五、婚姻家庭法研究

六、知识产权法研究

商法学30

一、商法学30年发展历程回顾与评价

二、商法学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

三、商法学未来发展趋势

经济法学30

一、从热闹浮华到冷静思考

二、从众说纷纭到学说统一

三、从务虚到务实

四、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五、从“两轮驱动”到“三驾马车”

六、从国际借鉴到自我发展

七、从占有资料到转识成智

八、从批判到建构

九、在求新求深求真中不断变革发展

社会法学30

一、社会法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二、社会法学研究的热点综述

三、社会法学研究的前景展望

四、社会保障法学研究

五、社会促进法学研究

六、社会保护法学研究

七、经济干预法学研究

八、劳动法学研究

九、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研究

十、其他领域研究

附:社会法各学科论文与专著统计(1979_2008

诉讼法学30

一、诉讼法学研究的总体概况

二、刑事诉讼法学研究

三、民事诉讼法学研究

四、诉讼法学研究的前景展望

国际公法学30

一、国际法基本理论研究

二、国际人权法研究

三、国际海洋法研究

四、国际刑法研究

五、国际条约法研究

六、国际人道法研究

七、伊拉克战争与国际法问题

八、联合国改革和《联合国宪章》的修改

国际私法学30

一、国际私法学研究概况

二、基础理论的发展

三、各种法律关系准据法的确定

四、国际民商事争议解决

五、各国国内国际私法研究

六、国际私法公约研究

七、国际私法立法研究

八、区际法律冲突和区际冲突法研究

九、立法研究的突破:国际私法学的未来发展之路

国际经济法学30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国际经济法学:诞生之初的方兴未艾

二、20世纪90年代:国际经济法学研究日益深入和快速发展阶段

三、新世纪的开端:积极参与并推动全球国际经济法学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阶段

书摘插图

法理学30 胡水君

30年,如果不荒废蹉跎,足以成为心智从弱变强、事物由衰转盛的历史时段。因此,古人以“三十而立”来描述人的成熟状态,也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来说明人世的物象变迁。对于改革开放30年(1978--2008年)来的中国法理学来说,古代的这样两个讲法看上去同样是适用的。

关于30年前的中国法学,曾经出现这样两个较为典型的说法,一是“幼稚”,二是“需要赶快补课”。回过头去看,这虽然只是关于法学的两个简单的口头评价,却也折射出导致学术被耽误荒废的政治曲折背景。长期以来,中国的学术与政治实际发生着里里外外的各种联系。一方面,政必有其学,学术指导政治,而“新政”也往往从“新学”开始,正所谓“其表在政,其里在学”;另一方面,学受制于政,学术容易受到政治的支配和影响而难以独立自主发展。学术与政治因此在历史上多表现出盛衰相因的规律。关于法学与政治之间的盛衰联系,古人曾作这样的断语:“夫盛衰之故,非偶然矣。清明之世,其法多平。陵夷之世,其法多颇。则法学之盛衰,与政之治忽,实息息相通。然当学之盛也,不能必政之皆盛,而当学之衰也,可决其政之必衰。”就此而言,时隔近30年,当法学告别“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摆脱一个又一个政治运动的干扰,并伴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迅速增长而得到充足稳健发展之后,中国法理学确实有如一位该成家立业的30岁青年那样,是值得让人期待和期许的。

……


版权所有: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人大研究》杂志社

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网站信息管理系统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人民路9号

邮编:730046

电话:(0931)8921135,8921136

传真:(0931)8921136

备案信息:陇ICP备17005345号-1

建议使用: 1024*768分辩率

技术支持: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技术支持电话:0931-888773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