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人大研究》杂志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

发布日期:2010-04-01   作者:席文启 主编   文章来源:人大研究
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8月   点击量:653

内容简介

在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的日子里,这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终于最后完稿了。跨越了三度寒暑、数易其稿的历程,当画上本书最后一个句号时,我们的心情是难以言说的,既有一些欣慰,更有许多遗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实在还有太多不满意的地方,比如有些应当深入探究的问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究,有些章节风格上难以完全统一。但是,这本书的问世,毕竟是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理论的一次努力,同时也为以后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一种参考。

这本书是集体创作的成果,是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设计、分工写作、统一定稿的产物。由北京联合大学席文启教授担任课题负责人,综合大家意见,设计全书框架结构和写作提纲。在大致统一的体例和要求之下,由著者分别担任有关章节的撰写,最后由课题负责人对全书进行审稿。前后委托李燕奇教授、郑广永副教授审读了部分书稿,贡献了诸多富有价值的意见。北京联合大学周小华编审、唐莹莹同志协助课题负责人对课题进行管理,做了许多事务性工作,并对全书作了统一编排和校核。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相关概念

(一)政治、文明、政治文明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定位

(一)社会定位

(二)历史定位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特点

(一)主体框架方面的特点

(二)发展道路方面的特点

(三)价值取向方面的特点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叙述框架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中国共产党

 一、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系

(一)政党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二)政党是政治文明发展的推动力量

(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

 二、提高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推进政治文明建设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认真解决党内存在的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推进政治文明建设方面的某些不适应问题

(二)进一步加强政治文明的制度建设,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三)坚决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努力实现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由党直接代表人民当家作主向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转变

(四)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五)强化权力制约机制,真正实施对权力的有效监督

(六)积极地借鉴、吸收人类政治文明成果

 三、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发挥共产党在政治文明建设上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充分认识党内民主的极端重要性

(二)以发展党内民主为重点,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

 三、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一)正确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现状

(二)正确处理坚持与完善的辩证关系

(三)进一步加强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学习宣传

(四)积极稳妥地改进我国的选举制度

(五)不断完善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体制机制

(六)建立健全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具体工作制度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多党合作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立法制度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行政制度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司法制度

第九章 中国特色主义政治文明与廉政制度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道路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绪论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一书的导言。在这篇导言或绪论中,主要阐述四个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相关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空间定位和时间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框架。我们认为,这几个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中的基础性、前提性的问题,也是对本书研究与论述的简要说明。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相关概念

我们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相关概念分为两组进行研究。第一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的基础性、前提性的概念,即政治、文明和政治文明;第二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的核心概念,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一)政治、文明、政治文明

1.政治

政治,是研究政治文明首当其冲的概念。对于这个概念的考察分析,已经是汗牛充栋,而且歧见丛生。我们只做些概括性梳理,以便从中引出我们的看法。

大致可以把有关政治概念的众多论述,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社会管理说。孔子讲“政者正也”,“为政以德”,在他看来,政治就是正确的治国之道。政治是带有褒义的。孙中山也讲过,“政治乃管理众人之事”。概念本身已无褒贬之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也讲过,公众的权力机关就是政治,其核心就是国家。不过,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这种政治与阶级不可分。第二,经济表现说。马克思、恩格斯都有政治反映经济要求的说法,但以列宁所说最为经典:“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或者叫“政治是集中了的经济”。毛泽东承袭了列宁的这一说法。邓小平“经济是最大的政治”的说法也基本由此而来。第三,阶级斗争说。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政治与阶级社会、阶级统治、阶级国家、阶级斗争、阶级革命不可分割。他们说将来阶级消灭、国家消亡,“公众的权力将失去政治的性质”,即在阶级存在的条件下,国家等公众权力即政治问题离不开阶级性质;阶级、国家没有了,政治也就没有了。列宁在十月革命前,也持此意见,说“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但在十月革命后观点有变化。他开始把政治区分为“阶级斗争的政治”和“经济建设的政治”、“国家建设的政治”或者“经济方面的政治”两类。毛泽东基本承袭列宁十月革命前的观点,认为“政治,不论革命的和反革命的,都是阶级对阶级的斗争”。但是,他在解放后谈到未来社会时讲过一个意思,说是将来政治这个词还是会有的,但含义改变了。也就是说,他也在某种程度上主张等到阶级完全消灭了,政治和阶级还是可以分离的,但现在不能分开。这与列宁的说法是有差别的。

……


版权所有: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人大研究》杂志社

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网站信息管理系统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人民路9号

邮编:730046

电话:(0931)8921135,8921136

传真:(0931)8921136

备案信息:陇ICP备17005345号-1

建议使用: 1024*768分辩率

技术支持: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技术支持电话:0931-888773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