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人大研究》杂志社

全球化背景下东亚的法治与和谐

发布日期:2010-04-01   作者:张文显,徐显明 主编   文章来源:人大研究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10月   点击量:690

内容简介

本书作为第七届东亚法哲学大会的学术文集,有选择地收录了学者们向会议提交的93篇学术论文。在这些论文中,部分论文属于首次公开发表之作品,部分论文已由作者在学术期刊或其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为充分展示本次法哲学大会的学术讨论广度和深度,编者们把这些论文都收入本书之中。

作者简介

张文显,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是法理学、当代西方法哲学、法律社会学和法律政治学,尤其是法理学和当代西方法哲学。1986年以来,连续四个五年计划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4项,即《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七五规划重点课题)、《当代西方法学思潮总评判》(八五规划重点课题)、《法制与社会发展》(九五规划重点课题)、《知识经济与法制创新》(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主持国家教委优秀年轻教师基金项目1项(《政治程序法研究》),参与中华社科基金项目3项和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1项,负责起草国家教委“八五”、“九五”、“十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共同主持教育部重大研究课题2项,即《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与实践》、《21世纪中国法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出版学术专著和国家统编教材10余种,主要有:《法学基本范畴研究》、《法哲学范畴研究》、《当代西方法哲学》、《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理论与方法论》(主编)、《新视野、新思维、新概念——法学理论前沿论坛》(主编)、《政治与法治--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的理论思考》(主编)、《法理学》(国家重点教材,主编)《法理学》(司法部重点教材)、《法律社会学》(副主编)等。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国内外学术理论刊物发表论文120余篇。有9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2项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其中《法理学》(第二完成人)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法理学的改革和建设”(第一完成人)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法学理论研究生培养”(第一完成人)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法学基本范畴研究》获中国图书奖,《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法律体系》、《法理学》于1998年和2001年分获吉林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徐显明,男,19574月生,汉民族,山东省莱西市人,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75年参加工作,回乡务农,任生产队长及中学民办教师。1978年考入吉林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硕士学位。1985年执教于山东大学,1991年被破格擢升为副教授,1992年又被破格晋升为教授。行政工作历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助理、系副主任、系主任、院长、校长助理、研究生院院长、副校长。1999年在职于武汉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1988-1989年及1997年、1998年分赴日本、美国留学进修。20019月起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曾先后致力于近现代中国法律思潮、法治国家的原理、法哲学前沿问题、人权理论、宪政理论、法社会学等问题的研究。已出版《人民立宪思想探原》、《公民权利义务通论》、《人权研究》等学术著作十余部,主编大型法学丛书《法理文库》及《法理学教程》、《法理学》等教科书三十余部。先后主持国家与国际合作课题二十余项,发表学术文章百余篇。其中于《中国社会科学》发表的《生存权论》、《生存权原理》、《人权的体系与分类》、《司法的伦理与监督》等文被译为多国文字。其成果曾获全国首届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及其他省部级奖20余项。因学术成就而获得了数十项国家级及省部级政府荣誉。

目录

全球化时代的东亚和谐与和谐法治(代序)/张文显

第一部分 东亚视野下的民主、法治与宪政

 法律职业化的反思/朱景文

 法治与人性尊严: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庄世同

 民主政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周

 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的法律观与宪政观探索/范进学

 当代法治的平衡取向与中国法治的渐进主义道J路/马长山

 论当代中国国家认同和国家统一的基础/石茂生程雪阳

 论现代法治的公益向度/庞正

 关于中国大陆法治建设的文化取向/魏宏

 普法的悖论/宋晓

 法治理念的难题及其型塑/陈彦宏

 法治与政治合法性/王立峰

 斗争与合作:法律生活的基本逻辑/郑智航

 政治法治化/周祖成

 制度是如何存在的/李红勃

 网络表达的民主考量/陈伯礼徐信贵

 论新中国治国思维的“四个转变”/尹奎杰

 略论我国宪法实施的具体方式/刘

 承担国民教育机能的法律制度/[]森元拓

第二部分 东亚语境中的法治、和谐与和谐法治

 和谐的法治要义与四大关系/郭道晖

 论法的和谐价值/孙国华

 论和谐社会的法治构建/汪习根

 构建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区域法治研究/文正邦

 相对主义法哲学与和谐社会的建构/吕庆明

 和谐社会的法治理念:程序正义/陈红梅

 民主法治是建构和谐社会的根本路径/程关松

 立法情理化:和谐法治的规范基础/董长春

 国际法治与和谐世界的互动关系/何志鹏

 法治社会与和谐社会:能否共存及何以共存?/胡玉鸿

 和谐的司法与司法的和谐/江启疆

 论和谐社会与法治政府的构建/王立峰

 论和谐政治与法治/王子正

 和谐法治范式初探/杨清望

 论中国的社会分层与和谐社会的建立/周世中

 宪政文明与和谐社会/苗连营 吴礼宁

 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前提:法律义务与道德义务的分野/袁建平

第三部分 东亚法律传统的现代诠释

 政治儒学与中国民主/陈弘毅

 纲常、礼仪、称谓与社会秩序建构和维系/苏

 传统中国法的道德原理及其价值/张中秋

 法文化一般理论探析/赫

 法治语境下的“家族本位法伦理”分析/李淑英

 从明清时期儒士受教育资格的身份限制看东亚儒文化特点/芦

 儒家政治哲学与中国法制现代化/强昌文

 从司法制度看《周礼》中的社会“和谐”思想/温慧辉

第四部分 东亚法治的理论与实践

 东亚地域主义和法制化/[]须网隆夫

 论东亚共通法治的建构/冯玉军

 法治的超国家价值/沈桥林

 东亚法治文化的生成之J路/王守贵

 亚洲各国违宪审查制的发展与日本违宪审查制的活性化课题/[]户波江二

 作为撤销外国仲裁裁决事由的公共秩序/[]朴荣吉

 反垄断法制度上“法治”的重新定位/[]栗田诚

 司法审判中公害问题的解决及其界限/[]桦岛博志

 依法执政的东亚实践/陈俊

 新权威主义、立宪政体与东亚法治转型/李炳烁

 澳门特区管治体制和管治效能的若干问题初探/邹平学

第五部分 东北亚法律发展与法律多元

 法律与发展:韩国的经验/[]崔大权

 中国基层信访问题研究报告/张永和 张炜 王海琴

 社区调解制度的信任机制研究/瞿

 全球化时代多元的法体制和法文化/[]角田猛之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法的现代性建构/孙育玮

 多元化争端解决机制语境下的我国法学教育前景/房文翠

 民族关系和谐的俄罗斯经验/张俊杰

 1920年代俄罗斯法律的改革/[]诺微茨卡雅

 自然实体精神下的中国政制与法度/蒋海松

 超越法律移植与本土资源之争:当国家法成为“外来法”/王启梁

 全球化时代中西法律文化冲突及缘由研究/魏腊云

 民间社会与法律秩序/王

 法治视野下的信访制度/王海琴

 涉诉信访与法治的中国路径/任瑞兴

第六部分 全球化背景下人权理论与实践

 论国际人权立法的中国化/宋方青 傅振中

 作为特殊群体的死刑犯民事权利保护研究/张德淼王广波

 全球化家庭时代:东亚地区的少子高龄化与护理劳动的国际/[]远藤乾

 重构法的价值基准/梁剑兵

 立法的都市化倾向与农民权利的缺失/汤善鹏

 国际人权法视野下少数人权利保护的理念与制度模式/王方玉

 文化认同与普遍人权/王莉君

 经济的全球化与人权的普遍性/赵明

 汶川地震中灾民基本权利之判准/资琳

第七部分 东亚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语行行动与法规范的效力化/颜厥安

 法与交往理性/张斌峰

 为法律实证主义声辩/刘

 刑法义务与社会变迁/王孝文

 契约论的方法论/于立深

 法律方法论的高雅与媚俗/陈金钊

 论法律诠释/柯旭

 法律论证中的因果观/王

 论法律假定/温晓莉

 惯例在司法中的适用/杨建军

 可能生活的证成与接受/张继成

 法释义学的作用与限制/张嘉尹

 通过司法达致和谐/张镭

 对法律语言的研究/张利宾

 语言、法律与非确定性/林孝文

 论法律模糊性的可能类型/周

附录 第七届东亚法哲学大会简况

后记


版权所有: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人大研究》杂志社

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网站信息管理系统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人民路9号

邮编:730046

电话:(0931)8921135,8921136

传真:(0931)8921136

备案信息:陇ICP备17005345号-1

建议使用: 1024*768分辩率

技术支持: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技术支持电话:0931-888773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