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人大研究》杂志社

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

发布日期:2010-07-06   作者:张素华 著   文章来源:人大研究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   点击量:764

内容简介

1962111日到27日,中共中央和北京召开了由县委书记以上七千多干部参加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史称“七千人大会”。与会人数如此之多,空前绝后。更令人发生兴趣的,还在它本身蕴涵的丰富信息,以及埘之后历史的深远影响。

大会的起因,是党想通过总结经验和反对分散主义一举改变19591961年的国民经济困难局面。但后来会议日程和主题发生一个接一个出人意料的改变。“白天出气、晚上看戏”,宽松的民主氛围,使人们一时触及到了应该由谁来承担“大跃进”的后果和责任,如何评价“三面红旗”等重大话题。受大会鼓舞,1962年春夏,全国出现了一个新局面。但不久,局势再变,毛泽东重提阶级斗争,七千人大会及会后产生的认识上分岐,成为后来“文革”发生的一个远因。

本书作者集多年采访、材料收集和研究心得,第一次全而、深入、详细地披露了七千人大会的缘由、经过和曲折的全过程,对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林彪、邓小平,以及对各省委、县委负责人的情况,都有详细分析。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填补了党史研究上的一段空白。

作书站在历史与理论的高度,统观全局,立论精准,描写生动,尤以对材料的分析细致入徽见长,是了解党史、学习老一辈领导人执政思想的一本优秀读物。

作者简介

张素华,1954年生于河北唐山市,现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工作。主要从事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究,至今已有27年,任研究员。负责《毛泽东年谱》1925-19277月、195910-1965年部分撰稿工作,参与编辑出版《毛泽东军事文集》(6卷本)等文献。编著出版了《毛泽东与中共党史重大事件》、《说不尽的毛泽东——百位名人学者访谈录》(合作),《毛泽东画传》(合作)等。

目录

前言

为什么要开一个规模如此巨大的会议?

谁在筹备和保障大会顺利举行?

刘少奇,邓小平主持起草大会报告的经过

一个接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改变着大会进程

毛泽东究竟对报告怎么看?

七千人果然议论纷纷

二十一人报告起草委员会也起波澜

刘少奇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解释和说明

最是大节见真知——刘少奇在大会的讲话

林彪临时决定抛开事先准备的讲话稿

春节,毛泽东“放了一把火”,要开“出气会”

毛泽东的讲话把大会推向第二个高潮

从省委书记到部长的检讨

邓小平:厚道人的一篇务实报告

从三易其稿看朱德的心路历程

周恩来给地方官员透了实底,算了细账

大会留下的悬念:陈云为什么不讲话?

谭老板、曾胡子、李井泉等能不能过关?

有关大会的成果

大会带来了什么新气象

打下毛刘分歧的楔子

为什么还要继续坚持“三面红旗”?

附录

袁宝华:有关七千人大会前后的一些情况

杜润生:对七千人大会一些问题的感受

赵家梁:参加起草大会报告和对一些问题的思考

李瑞山:湖南与七千人大会前后的一些情况

张文奇:有关七千人大会的保卫和后勤工作

邓力群: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前后

张维兹:七千人大会上,我对总理讲真话

七千人大会日志

后记

编辑说明


版权所有: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人大研究》杂志社

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网站信息管理系统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人民路9号

邮编:730046

电话:(0931)8921135,8921136

传真:(0931)8921136

备案信息:陇ICP备17005345号-1

建议使用: 1024*768分辩率

技术支持: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技术支持电话:0931-888773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