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华文明史普及读本》是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楼宇烈主编的四卷本《中华文明史》的普及本,分别叙述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中叶、明中叶至辛亥革命四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成就,共12分册。在原书综合性、学术性的基础上,突出通俗性,以适应大众阅读的需要。
本册叙述了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官僚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对官僚政治在夏商周时代的萌发,秦汉时代的蓬勃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混乱衰弊进行了追源溯流、一气贯通而且脉络清晰的叙述,对三省制、察举制的进步等萌芽于南北朝丽勃兴于隋唐的政治制度,也有极具洞见的见解。
作者简介
阎步克,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主要著作有《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等。
目录
序言
一官僚帝国体制的观察视角
二波峰与波谷
三常态、变态与回归
第一章从王国到帝国
一从王国到帝国
二“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三皇帝一官僚统治阶级
第二章官僚行政体制的完善
一决策权力与执政资格
二行政组织的进化
三军政与边防
第三章文法与文书
一刀笔吏治天下
二律令秩序
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从王国到帝国
一、从王国到帝国
“王国”时代可把夏朝算做它的开始。这时候留下一个“大禹治水”的故事。很多民族都有过史前洪水的传说,在中国却有“治水”的传说。“治水”与国家的进化有什么关系呢?大规模的“治水”就需要专门规划,需要用职能分工和集中管理的方式大规模组织人力,这也许这就促进了氏族社会的质变和集中化权力的产生吧?所以有的学者说,夏朝国家是对战胜洪水的献礼。这是个尚未证实的推测。夏商周的官制中,治水之官并无特殊地位。然而它也启发我们,去考察那些相类足以导致集中化管理的行为,比如长城。在史前大约相当于尧舜禹的时代,已有数十座原始城堡被发现了。河南偃师二里头的一号、二号宫殿,被认为已属文化;建筑这样的宫殿。所需的劳动日估计要以数十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