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人大研究》杂志社

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修订版)

发布日期:2010-10-29   作者:(俄)雷日科夫 著,徐昌翰 等译   文章来源:人大研究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2010年3月   点击量:779

原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痛定思痛的巨作!

尘埃落定之后的省思与叩问!

苏共垮台15年祭,大国悲剧真相还原!

本书穿越时空的迷雾,详细、生动、全面地叙述了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这一震撼世界的历史性事件的全过程,以独特的视角深刻分析了事件的整体内在逻辑,揭示了与其相关联的各种事件之间的前因后果,展现了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千百万人民由此所经历的困窘和悲惨后果。

内容简介

拥有70年辉煌历史的超级大国苏联瞬间土崩瓦解,带给世界巨大的震撼与无尽的思考。

本书穿越时空的迷雾,详细、生动、全面地叙述了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这一震撼世界的历史性事件的全过程,以独特的视角深刻分析了事件的整体内在逻辑,揭示了与其相关联的各种事件之间的前因后果,展现了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千百万人民由此所经历的困窘和悲惨后果。本书所披露的内容,仅就其权威性而言,已绝非其他人物撰写的回忆录所能比拟。

作者简介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雷日科夫于1929928日生于顿涅茨克州捷尔仁斯基区杰列耶夫卡村(现捷尔仁斯克市)1959年毕业于乌拉尔工学院。从1950年起即在乌拉尔重型机械厂工作,先后任技师、工程师、总工程师和厂长。 19751979年任苏联重型工业和交通机械工业部第一副部长,19791982年任苏联国家计委第一副主席,19851990年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总理)。 19811991年被选为苏共中央委员,19821985年任苏共中央书记,兼任苏共中央经济部部长,19851990年担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苏联解体时期任苏联人民代表,解体后19952003年任俄联邦联邦会议国家杜马代表,议会“人民政权”党团领袖、国家杜马理事会理事、国家杜马联邦会议成员等。

目录

中文版前言

序言:真相与后果

1 乱自何来

经济:“照着俄罗斯老妈的屁股踹了一脚”

国内政策:“把苏共闹个天翻地覆”

对外政策:西方找到了“可以与之打交道的人”

意识形态:总书记“梦想着要把共产主义埋葬”

民族关系:竟然成了摧毁苏联的攻城槌

苏联解体:审判何时开始

2 阿拉木图:不妥当的任命引起严重后果

不妥当的任命

失乐园

复乐园的努力

廓清12月事件的本源

3 第比利斯:颠倒黑白的审判

显示全部信息

试读部分章节

1 乱自何来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其诞生和发展常使我想起一条河。人类生活的变化就跟一条河一样,有它的起源,有它的主河道,还有先后流入主河道的各条支流。它们把这条河变得越来越宽,越来越深,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有害的杂质。生活之流也像这条河一样,它逐渐积蓄着力量,临到末了,则或是由于以前取得的成果得到革新和改善而为人们带来欢乐,或是由于引发彻底毁灭而为人们带来悲哀。

苏联人民也曾有过类似的经验。自从统一国家毁灭以来,15年间发表了无数回忆录,出现了无数分析事件原委的著作。对于种种事件带来的后果、实现的手段、产生的原因以及未来生活的前景,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解释。

历史不过是时代的“人质”。人们往往只是简单地抄写历史,目的不外乎是再一次取媚于新一代统治者。但历史总有说出真相的一天。

动笔之始,我还得提起一个现在说来已经是60年前的文件——那就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当着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际关系委员会上发表的一篇演说。1945年,他就已经明确地提出了瓦解苏联的目的、任务和手段:

战争将要结束,一切都会有办法弄妥,都会安排好。我们将倾其所有,拿出所有的黄金,全部物质力量,把人们塑造成我们需要的样子,让他们听我们的。

人的脑子,人的意识,是会变的。只要把脑子弄乱,我们就能不知不觉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并迫使他们相信一种经过偷换的价值观念。用什么办法来做?我们一定要在俄罗斯内部找到同意我们思想意识的人,找到我们的同盟军。

一场就其规模而言无与伦比的悲剧——一个最不屈的人民遭到毁灭的悲剧——将会一幕接一幕地上演,他们的自我意识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消亡。比方说,我们将从文学和艺术中逐渐抹去他们的社会存在,我们将训练那些艺术家,打消他们想表现或者研究那些发生在人民群众深层的过程的兴趣。文学,戏剧,电影——一切都将表现和歌颂人类最卑劣的情感。我们将使用一切办法去支持和抬举一批所谓的艺术家,让他们往人类的意识中灌输性崇拜、暴力崇拜、暴虐狂崇拜、背叛行为崇拜,总之是对一切不道德行为的崇拜。在国家管理中,我们要制造混乱和无所适从……

显示全部信息


版权所有: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人大研究》杂志社

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网站信息管理系统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人民路9号

邮编:730046

电话:(0931)8921135,8921136

传真:(0931)8921136

备案信息:陇ICP备17005345号-1

建议使用: 1024*768分辩率

技术支持: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技术支持电话:0931-888773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