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人大研究》杂志社

法律与经济推理:寻求中国问题的解决

发布日期:2011-04-21   作者:冯玉军 著   文章来源:人大研究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5月   点击量:515


内容简介

注重法经济学的实证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法律经济分析的“中国化”。长期以来,法学界和经济学界对法律经济分析的认识严重滞后,为数不多的对法律成本收益的讨论也较为空泛肤浅,定性研究多于定量研究,评介性文章多于调研性文章。 中国的法经济学研究,应该站在新世纪社会科学研究的制高点上,面向蓬勃发展的社会转型与改革潮流,在广泛收集、整合已有的国内外理论前沿成果的基础上,恰当选择理论研究视角,充分运用科学的、合理的经济学研究方法和法学研究方法,寻求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范式与现代法经济学的研究范式的有机结合,探求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直面中国现实问题的、博采众家之长的法经济学研究之路,实现理论的综合与创新。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学科发展

第二节 选题意旨与写作思路

第一部分 理论

第二章 法经济学基本原理

第一节 法经济学基本假设

第二节 法经济学的基本定理

第三节 法经济学的理论流派

第四节 法经济学基本方法

第三章 全力冲突论

第一节 权利义务的相互性

第二节 交易成本理论的提出及其意义

第三节 权利冲突及其解决模式

第四章 法律成效论

第一节 法律成本理论

第二节 法律效益理论

第三节 成本效益评估机制

第四节 降低法律成本,实现法律效益的途径

第五节 法律效益实现的评价

第五章 法律市场论

第一节 法律公共品及其特征

第二节 法律市场及其结构

第三节 法律市场的结构属性

第六章 法律供求论

第一节 法律供求的内涵与外延

第二节 法律供给的特征和影响因素

第三节 法律需求的特征和影响因素

第七章 法律均衡论

第一节 概论界定

第二节 法律均衡的意义

第三节 法律均衡的评价标准和实现模型

第八章 法律改革论

第二部分 应用

第九章 法律宏观结构的经济分析

第十章 法律实现机制的经济分析

第十一章 城市房屋拆迁的法律与经济分析

第十二章 犯罪与现代化的法经济学分析

第十三章 “严打”的经济分析

第十四章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

 

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导论

第二节 选题意旨与写作思路

一、选题意旨

把纷繁复杂的法律现象置于“事实和规范”之间,置于社会历史条件的总体框架之中,结合对特定时代人们信奉或者认可的法律价值观的考察,从法律与经济互动的视角来理解法律规则(秩序)的真实意义,进而研究其与我们当下生活世界的相关性,探索法律形成、运作和发展创新的内在规律,一向是社会科学的关注焦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特色,更是社会转型时期中国法学研究中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方兴未艾的法经济学研究充分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条件下,经济与法律两种现象互动共生、高度统一的趋势。仅就法经济学对法学的影响而言,它将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引入法学领域,是法哲学和部门法学研究方法论的重大变革。其意义不仅在于它第一次深入地揭示出经济学和法学这两门学科之间内在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作用,而且在于“这种分析方法提供了一个分析结构,使我们能够对由于采用一个法律规则而不是另一个规则所产生的效益的规模和分配,进行理智的评价。这种分析特别重要的是,因为它常常揭示出,法律规则的潜在影响可能与推动制定该规则的立法机关或法院的目标(至少在表面上)大不相同。所以只要不把经济学作为唯一的评价原则来误用,而是理智地运用它,就不难抓住躲在法律问题背后的真正价值。”瞩目于当前中国社会的法治现实,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方阵,从而使中国社会有了越来越多的法律、越来越多的法律工作者、法学教育机构以及越来越多的现代法治因素。但是,毋庸讳言,这些以几何级数增加的立法数量和司法、执法、法律教育投入,其大多数都是在法制“现代化”目标推动下,采取法治“大跃进”的超常规方式进行制度建设带来的,具有鲜明的法律形式主义和非均衡特征。以下我们以立法、司法和法学研究为例,进行简单地分析。

……


版权所有: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人大研究》杂志社

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网站信息管理系统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人民路9号

邮编:730046

电话:(0931)8921135,8921136

传真:(0931)8921136

备案信息:陇ICP备17005345号-1

建议使用: 1024*768分辩率

技术支持: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技术支持电话:0931-888773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