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错得过的历史,错不过的文字。
本书是著名学者张鸣的历史文化随笔,他以另类的視角和举重若轻的笔触,将晚近历史中的大小人物和各色轶事生动勾勒,鲜活展现。
张鸣力图剖析历史空白处那些不为人知的深层真相,引领读者去反思中国封建文明给中国历史、给国人,乃至当下的社会带来的影响。
张鸣笔挟风雷,具有一种冷峻的幽默,常于旁人所忽略之处挖掘出新意,读来令人莞尔之余、颇受启示。
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行走在历史的空白处,去体味国家荣辱、去感受世态民生,去自嘲、去反思,直至觉醒。
作者简介
张鸣,浙江上虞人,1957年生,生长于中国的“北极”北大荒,少年时曾从事农工、兽医等工作。初学农业机械,后涉历史,政治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导师。
著述颇多,既有《历史的坏脾气》、《历史的底稿》、《直截了当的独白》、《关于两脚羊的故事》这样的历史另类解读,也有《武夫治国梦》、《乡土心路八十年——中国近代化过程农民意识的变迁》、《梦醒与嬗变——戊戍百年沉思》、《拳民与教民》、《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结构的变迁(1903-1953)》等学术论著。
目录
有话说在前头
第一话 当牛记者碰到强人的时候
第二话 戴大头巾状如印度兵的中国士兵
第三话 懂兵法的和会打仗的
第四话 豆腐跟革命的一点不寻常的关系
第五话 对毒与赌的另一种期待
第六话 官服的前襟与后襟
第七话 官运挡不住的人
第八话 光绪来了
第九话 从贵族到士大夫再到贵族
第十话 后汉儒生的幸福生活
第十一话 混事的本事
第十二话 借口的故事
第十三话 名士和能臣之间的悲剧
第十四话 撒钱的兵法
试读部分章节
民国时期的记者牛。租界里的口没遮栏,想说就说,租界外的口上的遮栏也有限,批评揭黑自不必说,损人骂街也是家常便饭。惹着谁了,告上法庭的不多,上门来砸场子的不少,但是砸完了,记者该骂还骂,反正那个时候,一个报社值钱的东西也不多。
在来自西方的各种市井观念中,记者是无冕之王的说法,在中国特别流行,大家认账,记者也很自负。很多历史上的牛人,都有过办报(刊)的经历,比如梁启超、章士钊、章太炎、陈独秀、吴稚晖、陈布雷,他们手里的一支笔,原本都是预备扫清天下的。到了蒋介石的时代,当年的名记者差不多都已经改行,做官的做官,革命的革命,做学问的做学问,但记者们依然牛气不减,官办的《民国日报》,发起评选中国伟人活动(类似于我们的超女评选),揭晓时,居然第一名是《民国日报》的总编陈德徵,第二才轮到蒋介石(据说把蒋介石气昏了)。
记者牛,损起人来嘴特别黑,旁观者见了,哈哈一笑,当事人听了,会恨无地缝可钻。不过,凡是大记者,往往不会找小人物的晦气,他们下手,就冲大个的去,所以老百姓听了,解气。解气归解气,危险也不小,前面提到的砸场子,就是一种,不过但凡叫过记者,信息都灵,躲得快,身体不会受伤害,但是也有躲不过去的时候,黄远生躲到了美国,还是被暗杀了,邵飘萍在六国饭店躲了很长时间,一露头,就被捉了进去丢了性命。好在那个时代是军阀当家,军阀是武夫、粗人,做事不管不顾,舆论能拿来说事的那些事情,涉及女人和金钱,吃喝嫖赌,巧取豪夺,他们都公开地做,大摇大摆地做,根本不在乎舆论怎么说,所以记者怎么骂,他们并不大管。曹锟贿选,上海的报纸吵翻了天,人家照做总统不误,连理都不理。当时还是个报人的吴稚晖,出来放话说,曹锟和老婆做爱一次,即可有四万万精虫,这些精虫代表中国四万万人,一起来投曹锟的票,不就结了,何必劳神费钱收买猪仔议员。恶毒到了这个地步,也没听说曹大总统因此败了兴致,就职典礼少了些风光,曹大总统既没有全国通缉,也没有派刺客下手,让对脐下三寸地带的物件特别感兴趣的吴稚晖依然可以放开喉咙,继续说他的精虫和生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