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人大研究》杂志社

经历我的1957年(修订版)

发布日期:2012-03-06   作者:和凤鸣 著   文章来源:人大研究
出版社:敦煌文艺出版社2006年1月   点击量:895

编辑推荐

《经历-我的1957年》于2001年3月份再版以来,越来越受到中国学术界的重视,得到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等著名学者的高度评价,被学术界和读者誉为“这本书的历史地位,不会在《扬州十日记》等等之下。它不但是反右史,也是大跃进史,是后世史学家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必读书”,“这本书将成为传世之作”。这次修订再版,是作者在本书出版四年多年以来,广泛地听取那场劫难的幸存者和有关专家的意见,对许多事实、人物、时间、地点等进行了更审慎的核实,并对2001版《经历》中有的章节进行了修改、删节后推出的更为准确的精华版。

内容简介

1957年反右斗争期间,作者和作者的丈夫王景超双双被划为右派分子,王景超并被定为极右分子,开除公职,劳动教养。他们一下坠入黑暗的深渊,成为阶级敌人,都被发配到农场劳动改造。在紧接着到来的1960的大饥荒中,王景超活活饿死在甘肃酒泉夹边沟劳教农场里,作者总算死里逃生,回到了甘肃日报社。1961年9月,甘肃日报社领导宣布为作者俩和其他8名难友摘掉了右派分子的帽子,后安排作者在甘肃日报编辑部资料室工作。十年浩劫中,作者又再次被戴上右派分子的帽子,开除公职,遣送农村监督劳动。作者两次被戴上右派分子的帽子,前后达11年之久。在作者的大半生里,作者经历了家破人亡的不幸和痛苦,更在11年里作为阶级敌人受尽各种凌辱委屈,作者经受了一个女性所难以承受的各种情感遭际与心灵创伤。到1978~1979年,作者和王景超的右派问题终于改正。甘肃日报社在反右派斗争中所划的11名右派分子全部获得改正。

这是一段沉重的历史,不仅作者们家遭受劫难,几十万知识分子在遭受劫难,中国人民都在遭受劫难。在反右派斗争之后,接踵而来的三年困难时期,中国人民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国土上,不分职业、文化、民族、阶层、年龄等等,不问其主观意向如何,都程度不同地忍饥挨饿,千百万的人因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这是血和泪写就的历史。

作者简介

和凤鸣,笔名和桑。1932年生于兰州,原籍甘肃会宁。1949年在甘肃日报参加革命,从事编辑记者工作。1957年夫妻双双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78年12月右派问题平反后,于1979年调入西北民族学院教写作课10年。大半生的苦难,大半生的坎坷经历,重新铸造了她。

1989年退休后,她义无反顾地提起了笔,开始写作《经历-我的1957年》,至本书第一版出版,整整十年。《经历-我的1957年》出版后,又花四年功夫根据当时幸存者及学术界反馈的资料,核实、订正相关史料,修订本版《经历-我的1957年》。

目录

和凤鸣与她的《经历—我的1957年》——“1957年学”研究笔记之二

1.获罪

2.初到农场

3.景超的来信

4.我们的演出活动及其他

5.“瓜州”的瓜熟了

6.狂热的安西

7.疏勒公社的出现

8.红火的演出与演出的夭折

9.我和小徐当了四大队的中队统计

10.又一个收获和季节

11.1959年岁末的变迁

12.饥肠辘辘

13.改造又升了级

14.第三次夏收时节

15.我的亲人迁场到了高台明水

16.口粮一减再减

17.11月1日终于来临

18.派我去“医院”烧炕

19.在最严峻的时刻(一)

20.在最严峻的时刻(二)

21.地狱之行

22.回到兰州

23.三十年后的祭奠

24.一次奇遇

25.尾声

附录


版权所有: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人大研究》杂志社

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网站信息管理系统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人民路9号

邮编:730046

电话:(0931)8921135,8921136

传真:(0931)8921136

备案信息:陇ICP备17005345号-1

建议使用: 1024*768分辩率

技术支持: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技术支持电话:0931-888773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