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人大研究》杂志社

历史不规矩

发布日期:2014-05-30   作者:张鸣 著   文章来源:人大研究
出版社:南海出版社 2014年5月   点击量:680

编辑推荐

清朝公主的幸福指数有多高?

李二先生是何许人也?为什么说他是汉奸?他到底是不是汉奸?

擦干净脸上的油彩,义和团的真实面目是什么?

从一桩和捕快有关的冤案中能否窥探历史大变局?

风流教坊里的皇帝贵胄如何开创一代盛世?

……

著名学者张鸣教授最新作品,大部分文章首次问世!

不一样的历史视角,带给你另类的历史真实!

历史,从来不按历史学家的规矩行事。在不规矩的历史里,隐藏着古今脉通、五光十色的世界……

内容推荐

《历史,不规矩》是著名学者张鸣教授的最新作品。这本历史文化随笔文风犀利,举凡历史史迹和掌故,俯拾所得皆学问。

在这本佳作中,上至三国两晋南北朝,下至中华民国,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丰富多彩,一股鲜活的灵气贯穿全书。通俗幽默的述说、入木三分的剖析、犀利深邃的评论,以及众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将五彩斑斓的往事以新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别样的历史画卷,表现出“个人化的历史”和“细节化的历史”的趣味。

 作者简介

张鸣,浙江上虞人,1957年生,出生赶上鸣放,故曰:鸣。长于中国的“北极”北大荒,做过农工、兽医。初学农业机械,后涉历史,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者在教学之余,著述颇多,既有学术著作,亦有历史文化随笔,主要作品有:《辛亥,摇晃的中国》《重说中国近代史》《北洋裂变》《武夫治国梦》《乡土心路八十年》《梦醒与嬗变——戊戌百年沉思》《拳民与教民》《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结构的变迁(1903-1953)》《历史的坏脾气》《历史的底稿》《历史空白处》等等。

 目录

不规矩的历史

分科门诊的神仙们

红颜祸水的另一面

冤狱与人证

厂卫之祸蔓延的秘密

滥杀?酷刑?皇帝

清官是一块官场的招牌

假古董就是要当真

可怜的清朝公主

都是工程惹的祸

太平皇帝与太平官儿

清末一桩跟捕快有关的冤案

官逼商奸

中日“文明”的时间差

爱国主义的民间小调

显示全部信息  

媒体评论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重修圆明园的诈骗案

慈禧不满三十岁,就守了寡,这个看起来性欲很强的年轻“太后”,垂帘听政之后,对政务极其热心,其实是把性欲转换成了权欲。权把子一沾手,没有人乐意放下,更何况这种君临天下,说一不二的权势,尝到甜头,就会像吸了鸦片一样上瘾的。清朝的传统,原本就没有太后垂帘这一说,两宫太后的垂帘,其实是打着恢复议政王的招牌暗度陈仓出来的,同时,众多满族亲贵,又因为肃顺秉政,对满人排抑过甚,慈禧联合恭亲王奕訢,干掉了肃顺,大快满人的人心,所以,垂帘这种不合祖制的做法,也就没多少人异议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慈禧和奕訢的祺祥政变,也算是满人政治的一种反弹。

既然是这样,那么,到了小皇帝亲政的时候,太后就得还政,不能再管事了。可是,掌权的手,怎么可能轻易放开?放开之后,你让年富力强、精力旺盛的慈禧太后干什么去?成天打牌,绣花,写字,看戏,怎么可能比得上弄权过瘾?太后不肯放权,太后的儿子们,就比较地难受。清朝的皇帝,不见得个个都很明白,但绝对都不肯做傀儡。不想做傀儡,按当时的情形,守着个多事而且强势的老妈在宫里,无论如何都是没办法的。唯一的辙儿,就是另修个园子,请这位老妈去颐养天年,不在耳朵边唠叨。

但是,偏偏这圆明园就是修不成。

我们知道,圆明园很大,也很华丽。用法国大文豪雨果的说法,就是万园之园。一听说要重修圆明园,户部首先急了,众多御史也急了。有几个拍马屁、急皇帝之所急的,很快就被众人的吐沫给淹死了。因为,钱,确实没地方弄去。这种时候,偏偏内务府还被扯进一桩诈骗案里去,冒出来一个捐班的候补知府李光昭,假借捐献修园子的木材,招摇撞骗,骗大了,惹出了外交纠纷,还是直隶总督李鸿章给擦的屁股。

风流皇帝的教坊

教坊里的姐妹,平时概以兄弟相称。即使嫁了人,照样还做老本行。在行内有丈夫的,另外找一个或者几个相好,平平常常,丈夫知道了,也不生气。不过,用情深了,想把丈夫弄死,这也犯法。别人犹可,皇帝就不干。教坊的名角,多以年齿排行,称为大娘、二娘、三娘、四娘什么的,杜甫诗里提到的公孙大娘,就是其中一个以剑器舞著称的角儿。跟今天的一脸皱纹的大娘,根本不是一回事。当年还有位张少娘,善歌舞,有姿色,尤其善演《踏谣娘》。《踏谣娘》是中国最早带有戏剧意味的歌舞,一人主唱,众人和,有初步的角色分工,所以,很受人欢迎。每次外出演出,张少娘的丈夫都要跟着。观众们都特想把她丈夫灌醉,大家好方便调笑,或者干别的什么。每到这时候,丈夫就说话了,给钱吧,多给钱,我不喝也醉。当然,大娘二娘们年老色衰,市场就不那么好了。这时候,如果还要干这行,就得化装,用云母加粉蜜涂脸,再用丝把赘肉勒上去。有位颜大娘,眼角皱纹很深,但每次都掩饰得很好。儿子死了,一哭,露了相,婢女们惊叫,娘子眼破也!这种化妆的招儿,后来的梨园行,也都会。

说到梨园,来源也是教坊。传说教坊在梨园演出,唐明皇亲自下场打鼓,所以,后世就把梨园作为戏剧界的代称,而唐明皇,就成了梨园行的祖师爷。这虽然是传说,但这个唐明皇的确跟教坊混得过于密切,给他演出,非高手不可,在他手下,教坊水平高,但演者也紧张,一不留神,就会挨骂。这个风流皇帝,是个超级的顾曲周郎,太懂行,也太热切。梨园行尊他为祖师爷,也不大离谱。

版权所有: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人大研究》杂志社

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网站信息管理系统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人民路9号

邮编:730046

电话:(0931)8921135,8921136

传真:(0931)8921136

备案信息:陇ICP备17005345号-1

建议使用: 1024*768分辩率

技术支持: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技术支持电话:0931-888773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