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中国近代思想观念的微缩史录:凤凰读书四年磨一剑,新民说2013压轴之作。
《临渊》是一代杰出的头脑对繁复的近代中国做出的一次厘清,内容延及晚清、北洋、辛亥革命、大跃进、上山下乡直到当下现实,从此种意义上或许还可算作是一份近代思想观念的微缩史录。其中既有涉及社会新民与改革的冷峻思辨,又有对历史人事的史料还原,还有他们一代人冷暖人生的经验总结......这些在各个层面勾画出了近代中国百年来的历史遽变和思潮起伏。只有厘清,才能前进。
《临渊》的价值或许就像书中季国清先生所说的那样:“我觉得中国还有希望,这希望就在于我们有这么多人在这儿。”他们观察、批判,饱含理想的激情,又深感现实的忧虑,而这对任何一个对当下社会还抱有思考的人而言,都将是一次有益的阅读和对话。
内容推荐
贺卫方、王人博、吴稼祥、梁治平、季卫东、沈志华、许章润、杨念群、高全喜、仝宗景、秋风、傅国涌、杨天石、李菁、艾恺、梁钦宁、张鸣、王奇生、章立凡、王家献、沈志华、韩钢、潘鸣啸、刘小萌、高王凌、秦晖、金雁、马国川、余世存、毛喻原、李冬君、季国清、刘刚、阿忆、柳红等汇聚一堂,回溯历史,他们不仅深切关照当今社会的国计民生,也表达了“作新民”的思想理念。
《临渊》是一代杰出的头脑对繁复的近代中国做出的一次厘清,内容延及晚清、北洋、辛亥革命、大跃进、上山下乡直到当下现实,从此种意义上或许还可算作是一份近代思想观念的微缩史录。其中既有涉及社会新民与改革的冷峻思辨,又有对历史人事的史料还原,还有他们一代人冷暖人生的经验总结......
作者简介
贺卫方、王人博、秦晖、吴稼祥、梁治平、季卫东、沈志华、许章润、杨念群等数十位学者
目录
序:做个自由幸福的读书人
重民,新民,抑或革命
重新回到《新民说》
杨念群、高全喜、仝宗锦、梁治平
复活、开新与批判
《新民说》在今天
吴稼祥、许章润、何兵、秋风
破局:什么是关键
中国现代思想叙事“第一义”
王人博、杨念群、秋风
辛亥百年解
大清朝如何脱轨?
傅国涌
找寻真实的孙中山
从《天下为公孙中山传》说起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谈到中国的古今之变,我们发现,我们在古今之变和中西交会的过程中,正在逐步完成这样一个新民的历史进程。可以说是从晚清立宪到辛亥革命,从民国肇始到五族共和,从抗战到国共战争,塑造中国之一代代新人,基本上就是这样一路走来的。回顾西方和中国各自的政治现代化过程,围绕着新民与建国的双重主题,我们可以看到都需要经历一个重要的内容,那就是革命。可以说,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无论是传统社会还是后发展社会,要完成古今之变,都必须面临着革命。革命是古今之变的动力机制,是新民所必须经受的一场考验。在西方,我们看到的革命有英国革命,有美国革命,有法国革命,有俄国革命,这些性质各异的革命过程,使得西方社会完成了他们的新民之确立,展示了他们的新民现代公民的政治与法律内容。但是,谈到百年中国的新民问题时,我们就会发现,我们面临着一个重要的追问:何种革命?至少目前知识界的一个基本认识是,西方社会在经历古今之变的社会演变时,大体上有两种革命模式,一种是小革命,一种是大革命。我们看到,以法国革命、俄国革命为代表的大革命,虽然天翻地覆,虽然以塑造“新人”为它们的首要目标,但是这种新民的真正主体一种自由的公民人格,以及相关的法治与宪政秩序,并没有建立起来,因而导致其陷入极权主义的泥沼。相反,以英美革命为代表的所谓小革命,却使得英美社会的政治制度和公民主体变成了当今社会的主导模式,个人自由、法治政府、宪政国家的普遍价值主导了人类社会近三百年的历史,时至今日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在此所说的小革命,指的是一种政体革命,在狭义的政体革命之后,再渐进式地推进社会经济、政府行政的改良,可谓为一种优良政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在百年之变的历史过程中,要建立一个梁任公所说的新民主体,首先要完成古今之变,而且要经过中西交会来完成这个古今之变。问题是,我们选择了,或者我们被动地选择了一种什么样的动力机制呢?大家回顾百年历史就会看到,我们选择的机制,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有点天意的,我们是走向了一条激进革命的路线。这种激进革命的路径,如果从它的思想起源来看的话,就要涉及启蒙运动,不幸的是,我们追随的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我们所选择的是法国革命的方式,甚至包括后来的阶级斗争的革命方式。这种大革命的激进主义构成了百年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主旋律。但是这样一种激进主义是不可能构建一种稳定而又优良的政体制度的,也不可能打造出真正的新人一个自由的公民。所以说在这个过程中,在百年之后,甚至在今天这样一个时刻,我们的新人何以存在?他的自由、他的民主的目标究竟在哪里?那种激进革命的方式,能不能支撑出这样一个新民呢?我觉得这是值得反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