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人大研究》杂志社

旧制度与大革命(王岐山再三推荐的经典畅销书)

发布日期:2014-06-03   作者:(法)托克维尔 著,华小明 译   文章来源:人大研究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3年2月   点击量:549

编辑推荐

作者有看点:法国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具有世界性影响;

内容有实料:本书研究视角独特,开创了年鉴历史学派的问题史学研究方法,着意历史事件之根源层面的因果研究;

名人推荐:国家领导人、社会名流多有引荐;

内容推荐

本书是法国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亚力克西·德·托克维尔的代表作之一。该书着重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去探究法国大革命较之世界其他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尤为激烈、彻底的特殊原因。本书研究的问题包括:何以几乎全欧洲都有同样的政体,为何到处陷于崩溃?何以法国人民对封建特权尤其憎恨?何以当时的法国人们比其他国家的人民更彼此相似,又更彼此分离、漠不关心?何以法国人宁愿先要改革,后要自由?路易十六时期是旧王朝最繁荣的时期,这种繁荣如何加速了革命?诸如此类。

作者简介

亚力克西·德·托克维尔(18051859),法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主要代表作有《论美国的民主》第一卷、《论美国的民主》第二卷、《旧制度与大革命》。尽管出身贵族世家,托克维尔却热衷于宣扬民主和自由,“既得利益者”的身份并没有妨碍其社会观察的冷静和客观。托克维尔内心深处最珍视的还是“自由”的价值;终其一生,他都对民主政治对平等的强调之于自由的可能侵害抱有一种深深的隐忧。

目录

译者的话

前言

第一编

第一章 大革命爆发时众说纷纭

第二章 大革命的本质和根本目的并非人们所认为的摧毁宗教和政治权力

第三章 大革命以宗教革命形式展开政治革命的原因

第四章 几乎遍布全欧洲的法律是如何建立和崩溃的

第五章 法国大革命的独特成就是什么

第二编

第一章 法国人民为何最憎恶封建权利

第二章 中央集权制只是一种旧体制而非大革命和帝国的成就

第三章 如今所谓的政府管理监督体制也起源于旧制度

第四章 行政法院与官员保证制也来自旧制度

第五章 中央集权制是怎样取代但又保留旧政治权力的

第六章 旧制度时期的行政风尚

显示全部信息

媒体评论

应该看一下前期的东西,希望大家看一下《旧制度与大革命》。

——王岐山,20121130

中国从90年代以来,特别是经过了社会的激烈的动荡之后,人们普遍认识到必须要告别革命,……《旧制度与大革命》为什么在中国会广泛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人们从托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产生的土壤和原因的研究当中……可以古为今用也可以洋为中用。

——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2012119

“央行副行长易纲推荐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作者是)马克思的同代人。这本书有助于反思中国的文革产生的条件与土壤:为什么文革之后,中国没有进入民主?

——任志强微博,2012427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在无贵族社会,任何东西都充满变数,人们因为担心地位下降而惶惶不可终日,并为了升职而想尽一切办法。区分民众尊卑的主要标志,自然还是具有流动特性的金钱。金钱能够使个人处境变得更坏或更好;使家庭地位或升或降,所以人们都努力地攒钱或挣钱,甚至不惜为此牺牲生命。人们为了满足发财的欲望会不择手段,并对商业充满兴趣,还普遍追求物质利益。不知不觉之间,这种思想就在包括一文不名的阶级在内的所有阶级之间扩散,长此以往,整个民族都会因此而萎靡不振甚至被毁灭殆尽。出于其本质,专制制度不但支持这种思想,还助长了这种思想的势头。对专制制度来说,这种消极的思想也很有益处,它让民众不再关注公共事务,令民众一想到革命就浑身发抖。对这种思想来说,也只有专制制度才能保护和帮助它们,并使人们内心都充满贪婪。另外,当民众以卑鄙手段攫取钱财时,专制政府也听之任之。如果没有专制制度的影响,这种思想或许也会很强烈;而有了专制制度之后,这种思想无疑会夺得统治权。

与此相反的就是自由。在无贵族社会中,能够革除该社会的各种弊端,并阻止该社会走下坡路的,只有自由!只有自由才能使民众由相互独立走向彼此靠近,消除由相互独立带来的孤立感,进而感到温暖并逐渐联合在一起。因为,在公共事务中,人们必须以理服人、相互理解,这样才能友善地共处。只有自由才能使民众不再崇拜金钱,不再忧心生活中的一些琐事,令人们时刻都觉得祖国就在身边并且是至高无上的。也只有自由,才能随时使人由消沉变得充满强烈的激情;令人不再整天想着如何发财,而是充满了伟大的事业心;令人充满创新意识;使人们有能力辨别什么是善,什么又是恶。  

对于专制者本人来说,自由也是美好的,只不过他并不认为其他人也有资格像他一样享有自由而已。关于这一点,大家并不反对。我和大家的分歧,只在于对人的尊重程度。所以,严格说来,人们爱好专制政府和人们轻蔑国家这二者之间不但不矛盾,反而是完全相同的。不过,对于这种潮流,我在短期内是不可能去顺应它的。

写这本书是一项浩繁的工作,这一点我丝毫没有夸张。有些章节虽然很短,却花费了我一年的时间去研究。书中有许多注释,我原本可以将它们全都做成脚注,但最终我还是把少数注释做成了尾注,并将其对应正文的页码一一标明。从这些注释之中,读者可以找到相关的史例等证据。若是某些读者对本书有所感触并且想知道更多例证,我愿另外提供。

版权所有: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人大研究》杂志社

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网站信息管理系统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人民路9号

邮编:730046

电话:(0931)8921135,8921136

传真:(0931)8921136

备案信息:陇ICP备17005345号-1

建议使用: 1024*768分辩率

技术支持: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技术支持电话:0931-888773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