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余英时(1930-),安徽潜山人。香港新亚书院第一届毕业生,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哈佛大学中国史教授、耶鲁大学历史讲座教授、康奈尔大学第一任胡适讲座访问教授、现为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1973年-1975年出任香港新亚书院校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2006年获美国国会图书馆颁授的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KlugePrize rewards lifetime achievement).中英文著作数十种。
目录:
增订本自序
自序
内篇
一、引言
二、章实斋与戴东原的初晤
三、儒家智识主义的兴起——从清初到戴东原
四、章实斋的史学观点之建立
五、章实斋的“六经皆史”说与“朱、陆异同”论
(一)“六经皆史”说发微
(二)“朱、陆异同”论的心理背景及其在思想史上的涵义
六、戴东原与清代考证学风
(一)“博雅”与“成家”
(二)“狐狸”与“刺猬”
(三)有志闻道
(四)义理的偏爱
(五)考证的压力
(六)紧张心情下的谈论
(七)论学三阶段
(八)最后的归宿
七、后论
八、补论:章学诚文史校雠考论
外篇
一、戴震的《经考》与早期学术路向——兼论戴震与江永的关系
(一)《经考》与《经考附录》
(二)戴东原之早期学术路向
(三)戴东原与江慎修
二、戴东原与伊藤仁斋
三、章实斋与柯灵乌的历史思想——中西历史哲学的一点比较
引言
(一)中国史学中的人文传统
(二)史学中言与事之合一
(三)笔削之义与一家之言
(四)结语”
四、章实斋与童二树——一条史料的辩证
五、从宋明儒学的发展论清代思想史——宋明儒学中智识主义的传统
(一)引言
(二)宋明理学中智识主义与反智识主义的对立
(三)经典考证的兴起与儒学的转向
六、清代思想史的一个新解释
(一)为什么要重新解释清代思想史?
(二)宋代儒学及其内在问题
(三)从“德性之知”到“闻见之知”
(四)“经世致用”与颜李学派
(五)清代儒学的新动向——“道问学”的兴起
(六)经学考证及其思想背景
(七)戴东原和章实斋
(八)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