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人大研究》杂志社

中国共产党人大制度理论发展史稿

发布日期:2014-06-09   作者:徐振光 著   文章来源:人大研究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2011年6月   点击量:864

内容推荐

现代社会,没有议会必然没有民主,有议会不一定有民主,已成为共识。清王朝覆亡以后,中国引进西方议会民主制替代了封建专制,但是承载着国人希望的西方议会民主制并没有给中国带来真正的民主,“城头变幻大旗”(鲁迅语),动荡,贫弱,民不聊生成为当时的写照。路向何方,究竟何种民主组织形式才能把中国带向光明的彼岸?国人在思考,在探索。历史把中国共产党推到了舞台上,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一经出现就给中国带来了生机,而一扫阴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对建立新型的人民民主政权及其组织形式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实践。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这一制度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从理论上探求民主政治和政权建设规律,引领人民实践探索,不断开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新境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坚持中完善j在改革中发展,显示出了无比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其特有的效能已在中国大地扎根开花,中国,已舍此无他。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人大制度理论的渊源

第一节 西方代议制理论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代议制理论

第三节 列宁的代议制理沦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人大制度理论的萌芽

第一节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政权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二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苏维埃制度理论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参议会制度理论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前后党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理论

第三章 1954年至l957年中国共产党人大制度理论的确立与探索

第一节 人大制度基本理论

第二节 人大立法理论

第三节 人大选举制度理论

第四节 人大监督制度理论

显示全部信息

版权所有: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人大研究》杂志社

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网站信息管理系统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人民路9号

邮编:730046

电话:(0931)8921135,8921136

传真:(0931)8921136

备案信息:陇ICP备17005345号-1

建议使用: 1024*768分辩率

技术支持: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技术支持电话:0931-8887734-87